EN

食品辐照灭菌剂量标准,食品辐照灭菌剂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时间:2025-04-17 08:11:22
作者:鸿博辐照科技

在现代食品加工领域,食品辐照灭菌作为一种高效、便捷且能较好保持食品原有品质的灭菌技术,正逐渐被广泛应用。食品辐照灭菌剂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食品在辐照灭菌时所需剂量存在诸多差异,背后有着复杂且值得深入探究的原因。这些差异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持食品质量以及规范辐照操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食品种类差异导致的剂量不同

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于自身成分、结构和特性的不同,对辐照的敏感度和耐受度有着显著差别,这直接决定了它们在辐照灭菌时所需剂量的不一样。

以富含水分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为例,其细胞结构较为脆弱,且内部水分在辐照过程中会参和一系列反应。较低剂量的辐照就能够有效杀灭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同时又不会对水果和蔬菜的细胞结构造成过度破坏,避免出现组织软化、变色等影响外观和口感的问题。例如草莓、葡萄等浆果类水果,相对较低剂量的辐照就能抑制其表面霉菌的生长,延长保鲜期。而像谷物、豆类等种子类食品,它们具有较为坚硬的外壳和相对紧密的内部结构,微生物往往隐藏在内部深处。为了彻底杀灭这些微生物,就需要相对较高的辐照剂量,以确保射线能够穿透外壳,作用到内部的微生物。肉类食品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对辐照的反应也较为特殊。过高剂量的辐照可能引发脂肪氧化,产生不良气味和口感,所以在确定辐照剂量时,需要在有效灭菌和避免脂肪氧化等品质劣变之间找到平衡。

71.jpg

微生物污染程度决定剂量高低

食品初始的微生物污染程度是确定辐照灭菌剂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食品在加工前受到了大量微生物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具有较强抗辐照能力的微生物,那么要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就需要更高的辐照剂量。

某些食品在原料采集、运输或初步加工过程中,由于卫生条件不佳,可能会被大量的细菌、霉菌甚至芽孢杆菌污染。芽孢杆菌因其具有芽孢结构,对恶劣环境包括辐照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对于这类污染严重的食品,若采用常规较低剂量辐照,可能无法将芽孢杆菌等抗性微生物彻底杀灭,从而导致食品在后续储存过程中微生物再次繁殖,引发食品变质。

如果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良好,初始微生物污染程度较低,那么相对较低的辐照剂量就足以将残留的少量微生物杀灭,达到延长保质期和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比如在严格无菌环境下生产的一些高端食品,其所需的辐照灭菌剂量就远低于那些在普通环境下加工且微生物污染风险较高的食品。食品辐照灭菌剂量需要根据实际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灭菌效果和食品质量的双重保障。

辐照目的不同致使剂量有别

食品进行辐照灭菌的目的多种多样,而不同的目的对辐照剂量的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

当辐照目的主要是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延长食品的货架期时,所需的辐照剂量相对较低。例如对于一些脱水蔬菜、坚果等食品,只需采用低剂量辐照,就可以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使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品质稳定,不发生霉变等问题。这种低剂量辐照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影响极小,能够最大程度保留食品原有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当辐照的目的是实现食品的商业无菌,即杀灭食品中所有可能导致疾病或腐败的微生物时,就需要更高的辐照剂量。比如一些即食食品,为了确保消费者在食用时的绝对安全,必须通过较高剂量的辐照来彻底杀灭各类微生物,包括那些对辐照具有一定抗性的微生物。

还有些食品辐照是为了控制害虫,如对一些谷物进行辐照以杀灭其中的虫卵和幼虫,所需的辐照剂量又和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实现商业无菌的剂量有所不同。根据害虫的种类、虫态以及食品的特性,需要精准确定合适的辐照剂量,既能有效杀灭害虫,又不会对谷物的品质造成负面影响。